每年九月,黃酒民俗文化村吸引不少游客前來品酒。攝/劉仲黎
秦楚網訊(十堰晚報)見習記者 余紅梅 報道:8月初“與愛同行·惠游湖北”之暢游十堰活動啟動,目前,全市已有73家景區免門票開放。金秋十月正是出游好時光,賞秋景、深呼吸……記者本期推薦一處游玩好地方——“詩祖”故里房縣。
提起房縣,很多游客會聯想到《詩經》和黃酒。房縣的秋天散發山城式的溫柔,一年四季中,沒有哪個季節如同秋天這般絢爛奪目,這般叫人陶醉與沉迷。“惠游湖北”平臺可以預約房縣哪些景區?怎么玩?記者一一為你推薦。
野人谷內溪泉淙淙。攝/劉仲黎
踏歷史遺址 尋“野人”蹤跡
房縣素有“千里房陵”之稱,擁有兩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。野人谷、野人洞、觀音洞、神農大峽谷、花田酒溪、櫻花島、顯圣殿等10余處旅游景區,青山抱綠水,清泉映山色,令人心馳神往。房縣文化燦爛,是《詩經》的編纂者尹吉甫的故里,詩經文化與黃酒文化、野人文化等交融,形成獨特的房陵文化。
從房縣城南出發,行駛3公里即可抵達觀音洞。它始建于唐朝,分為南北洞,北為“關帝洞”,正中供有關帝神像;南為“觀音洞”,洞前有一棵千年春桂。景區內古樹參天,登頂眺望,房縣城區一覽無余。
一路向南,來到神農大峽谷景區。這里相傳是堯子丹朱、唐中宗李顯、周恭帝柴宗訓的避暑地,至今保留有大量巖屋、樹屋等天然穴居。景區內,山水絕佳,移步換景,是獵奇探險、養生度假的勝地。
野人谷、野人洞是當地熱門的自然景區。野人洞為天然石灰巖溶洞,億萬年前因海水沖刷而成。和許多溶洞不同,它的洞口開在半山腰,且洞內由人造百米天梯連接上下兩層,其中有一段近似垂直的天梯。洞內,山連山、河連河、洞連洞,山中有洞,洞中有山,石鐘乳分布均勻,造型奇特,姿態萬千。
野人谷與野人洞毗鄰,俗稱“雙野”,為國家4A級景區。野人谷為5億年前由天坑、溶洞、地下河相互地質作用形成的峽谷,5公里山路貫穿景區,上游進、下游出或者下游進、上游出皆可。
行程路線:觀音洞—神農大峽谷—野人洞—野人谷
逛古城老街 飲房陵黃酒
經過3年“西關印象”修復工程,這條將詩經文化、黃酒文化、忠孝文化緊密融合,修繕和重建了黃孝子祠、三官臺、土城門、藥王館等文化古建筑的老街復活了。漫步在修復的街道上,仿佛回到明清盛世的房縣西關,逛一逛文化藝術研究院,看一看黃孝子祠、魁星樓、陜西會館、江西會館、藥王館,嘗一嘗全國各地的地道風味……愜意生活,讓人流連忘返。
農歷九月,正是房縣家家戶戶釀黃酒的時節。走進土城鎮的黃酒民俗文化村,酒香撲鼻,這里有充滿黃酒文化氣息的特色民宿、黃酒作坊、黃酒博物館、生態茶園。沿路黃酒、洑汁招牌林立,大大小小的酒壺、酒壇擺滿農家小院。
游客還可以去廬陵王酒莊參觀黃酒的生產過程,品嘗各種口味的房縣黃酒。
行程路線:西關街—黃酒民俗文化村—廬陵王酒莊
房縣小花菇被認定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。攝/劉仲黎
品房縣美食 購地道特產
出門旅游,唯有美景和美食不可辜負。小花菇燉雞、洋芋米飯、房縣卷卷、竹筍炒肉、豬血酸菜……光是聞著菜香,就讓人垂涎欲滴。在房縣,不管是大街小巷還是農家屋舍,總是有各種特色菜品等你來品嘗。
這里還有原生態、無污染的土特產品,如香菇、木耳、葛根、魔芋等備受游客歡迎。其中,房縣小花菇2009年被農業部認定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