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峽水庫有山的之雄壯奔放,還有水的柔美纏綿。
秦楚網訊(十堰晚報)文、圖/記者 韓玉硯 劉昆 特約記者 郭軍 報道:竹溪縣天寶鄉,有一段約8公里長的峽谷,兩旁山勢高聳,巖崖雄渾多變。十幾年前,峽谷下游建設電站,使這道迂回曲折的峽谷,造就出山雄、水闊、崖險的高峽平湖壯麗景觀,人稱“小三峽”。進入峽中,可以感受到山的雄壯奔放和水的柔美纏綿,猶歷夢境。
河面壯闊奇峰連綿
一幅如夢似幻的山水圖
地處秦巴山脈東段北坡的天寶鄉,距竹溪縣城78公里。近日,記者一行馬不停蹄地從竹溪南部的向壩趕到天寶。
文獻記載,天寶鄉的得名,源自轄內的天保寨(天之保護),后借《滕王閣序》中之名句“物華天寶、人杰地靈”中的“天寶”,沿用至今。
當地值得一游的自然景觀、歷史遺存太多。古寨堡、溶洞、地下暗河……不一而足,鄉黨委書記楊聲富把第二天的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。不過,他說“重頭戲”還是大峽水庫,“值得在天氣合適的時候深度體驗”。
第二天下午,在宣傳委員吳榮平、文化站站長鄭愛倫的帶領下,記者一行驅車來到位于天寶鄉楊家坪村的大峽水庫旁。
高聳的大壩之上柔水蜿蜒,對岸奇峰連綿、云遮霧繞,好一幅如夢似幻的秀美山水圖。不過,在記者看來,這種景致雖美,卻不稀奇。吳榮平似乎看出了記者的心思,“好看的還在后面,絕對讓你不虛此行!”
這道“石門”是大峽水庫最短、最狹的一個峽,由夾江對峙、一高一低的兩座懸崖組成。
幾十分鐘后,一艘鐵皮機動小船駛來,載著記者一行人向上游而去。不知不覺間,水道越來越窄,一道“石門”映入眼簾。這是大峽水庫最短、最狹的一個峽,由夾江對峙、一高一低的兩座懸崖組成。
這里是水庫“高調”突起的一個開端,氣勢雄偉,“石門”兩旁黃色、褐色相間的巖壁,在浩渺的水面映襯下,像聳立在狹窄水道上的一道鋼鐵雄關,一派“滔滔江水盡入我喉”的氣概,令人驚嘆。
繼續向前,水道稍寬。兩側郁郁蔥蔥的群峰從遠方綿延蜿蜒而來,在即將“會師”時,卻被河水攔腰斬斷,留下兩道刀劈斧砍般氣勢雄渾的巖壁。
船從100多米高的巖崖下方經過,只見上方的巖壁粗獷多變、姿態萬千。大面積裸露的巖壁上,偶然可見幾株弱不禁風的低矮灌木,更襯托出懸崖的鐵骨錚錚。
羅漢洞瀑布,從百米高的懸崖上直瀉而下,在平靜的水面激起飛珠濺玉。
大小瀑布跌落成群
盡顯水之柔美纏綿
未見其形,先聞其聲。小船拐進左側楊家坪村的一個“凹”字形,遠遠便聽到一陣激越的水聲。走近只見一泓飛瀑從百米高的懸崖上直瀉而下,在平靜的河面激起飛珠濺玉,讓人心旌神搖。
這就是羅漢洞瀑布。如果說懸崖峭壁帶來的是陽剛之美,那么這處瀑布帶來的則是陰柔之美,聽著流水輕靈的聲音,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心。
隱隱約約間,可見瀑布兩側綠樹掩映下的山洞痕跡。鄭愛倫介紹,相傳這里有羅漢出沒,故名羅漢洞。后因水庫建成,低處淹沒,此洞遂裸居峰腰,今日無法再上。
小紅魚瀑布。
繼續往上游去,小船駛入對岸崖壁的一處凹槽。光滑的崖面青蒼如鐵,上懸下削,猶如城垣。凹槽最深處,一個名為“小紅魚”的瀑布出現在眼前。由于水量較小,流水從頂端飛瀉而下,化為水霧飄散,在晴天營造出裊裊如煙的景致。
無人機飛上懸崖頂端,只見瀑布后方的峽谷幽暗深邃,林木蓊翳,流水潺潺,仿佛置身于瀑布的大觀園。
“這種蜿蜒曲折、婀娜多姿的瀑布,在峽谷里還有不少……”吳榮平介紹,大峽水庫全長約8公里,大小瀑布跌落成群,分布密集,形態萬千。這些瀑布可以說是峽谷風光的精華所在,讓來客在盡情領略山之雄壯奔放的同時,還可以欣賞水的柔美纏綿。
因2006年在下游修建大峽電站而形成的大峽水庫,目前還是尚未開發的景區。據了解,大峽庫區和泉溪鎮石板河景區、豐溪鎮壇子口景區“珠聯璧合”,相距均在半小時車程以內,假以時日,或許可以打造成竹溪南部山區的核心旅游區,而大峽景區有望成為核心旅游區中的“硬核”景區。
水庫下游(登船碼頭)的大峽電站。